个人工具
登录
查看源代码 - Meshal Lite
Astro
讨论
查看源代码
历史
Search
导航
首页
游戏手册
资料库
角色卡
站点动态
当前事件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帮助索引
语法库
模板库
样本库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特殊页面
查看源代码
出自Meshal Lite
对
Astro:后土星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category:世界设定-后土]][[category:行星]][[category:V8]] __NOTOC__ {{sidebar|后土星 Gaianus| {{image|astro/planet_gaianus.png}} ;别名 *王土星(Khaosūs,灾难前旧称) ;天文 *位置关系:后土星 ⊆ {{astro|苏尔恒星系}} ⊆ …… ⊆ {{astro|伊洛梵宇宙}} *平均半径:≈2400km *平均周长:≈15080km *表面积:<br>灾难前≈7.2382×10<sup>7</sup>km²<br>灾难后≈5.7906×10<sup>7</sup>km²(不含撞击坑部分) *体积:<br>灾难前≈5.7906×10<sup>10</sup>km³<br>灾难后≈4.6706×10<sup>10</sup>km³ *质量:<br>灾难前≈2.7795×10<sup>23</sup>kg<br>灾难后≈2.2236×10<sup>23</sup>kg *平均密度:<br>灾难前≈4.80g/cm³<br>灾难后≈4.76g/cm³ *表面重力(包含魔力对重力的影响):<br>灾难前≈9.66m/s²<br>灾难后≈9.02m/s²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后土星北极观测) *自转周期:<br>灾难前≈26小时<br>灾难后≈24小时 *公转对象:{{astro|苏尔}} *公转方向:逆时针(自苏尔北极观测) *公转周期:<br>灾难前≈300天<br>灾难后≈280天 ;气候环境 *表面温度:<br>灾难前-65℃~62℃(平均14℃)<br>灾难后-41℃~77℃(平均22℃,不包括{{p|撞击坑}}部分及其边缘地区) *平均表面气压:<br>灾难前≈99.86kPa<br>灾难后≈93.21kPa *大气成分 **窒素(氮气和惰性气体等导致窒息的成分):<br>灾难前≈62.81%<br>灾难后≈71.93% **热素(氧气):<br>灾难前≈33.48%<br>灾难后≈19.98% **能素(氢和氢同位素气体):<br>灾难前≈1.40%<br>灾难后≈1.10% **冰素(二氧化碳):<br>灾难前≈0.25%<br>灾难后≈0.70% **燃素(甲烷、硫、碳气体与易燃微粒粉尘):<br>灾难前≈0.17%<br>灾难后≈0.60% **水蒸气:<br>灾难前≈1.88%<br>灾难后≈5.69% }} 后土星(Gaianus)位于伊洛梵宇宙中的卓兰星系一隅,是苏尔恒星系中的一颗中等类地行星。这是一颗破损不堪的星球,在它的残破本体周围环绕着无数星辰碎片,以及一条奔腾不息的宽广河流。 *4000年前的一次小行星撞击导致后土星损失了五分之一的体积,如今的后土星直径约为4800千米,体积约为4.67×10<sup>10</sup>立方千米,质量约为2.22×10<sup>20</sup>吨。 在多数文明的记载中(尤见于灰烬王座和苍穹圣教的记载),这颗小行星被称作“灾星”(Catametes),它引发的撞击则被直呼为“灾难”(Calamitas)——无需刻意指明:因为它的毁灭性打击之大,足以令任何人明白这场灾难的含义。灾星的撞击炸毁了近五分之一的星球,将它们抛飞并送至外层空间。这场撞击掀起了席卷全星球的冲击波,即便远在上万千米之外,气浪的速度也足有每秒10千米,其音强甚至可以直接致命。不仅如此,后续造成的地震超出了如今历史已知的最高震级(甚至在里氏14级以上),在地壳上撕开了无数裂隙,摧毁了大多数建筑。撞击后持续超五天的热浪席卷,点燃了星球表面近五分之四的植被,蒸发了大量海洋中的水分,荼毒了近九成的生灵。 撞击造成的瞬间爆发力穿透了整颗星球,从星球的另一面激射出大量熔岩,直接摧毁了坐落在那里的文明,将一度统治整颗星球的{{org|巅峰王座}}彻底湮灭。蓬勃喷涌的熔岩和火焰直达天际,直至接触到悬浮在空中的那条河流,被河水冷凝,凝结成如今的{{p|通天山}}。 曾经,这颗星球被本土文明称作“王土”(Khaosūs),意为“巅峰王座治下的土地”。灾难之后,统治整颗星球的巅峰王座被摧毁,整颗星球的统一政权也随之覆灭,文明发生了严重的倒退。星球的文明史也自灾难降临之日分成了两个部分:撞击之前的统一时期被称作“巅峰时期”或“王土时期”,撞击之后则为“后土时期”,“后土星”也因此得名。 灾星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如此,它甚至改变了星球的公转轨道和自转角度。后土星围绕苏尔的公转速度被加快了,使得原本300天的公转周期缩短成如今的288天。对于宇宙天体而言,这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变化,甚至不足以被星辰彼岸的观测者发现。但对于生活在后土星上的诸多生灵与文明而言,却是不折不扣的灭顶之灾。 当我们再次将目光投送在这颗劫后余生的星球上,已是灾难之后的4000余年。在这数千年间,后土星依然围绕着恒星苏尔旋转,顽强的生命又一次恢复了勃勃生机。在这颗命运多舛的星球上,文明重现,却不复当年的辉煌。抱持着不同的目的与信念,这些生灵们或是追寻着旧日的荣光、或是发掘着前代的遗迹、或是偏安于一隅、或是怀揣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 {{anchor|星辰碎片|Astrumentum}} == 灾星撞击后,猛烈的冲击不仅将大量星球残骸抛飞到了外层空间,也破坏了星球结构的稳定,致使后土星在撞击后的近千年间,地质活动变得剧烈频繁。撞击区附近的地层松动,渐渐分崩离析,挣脱了星球的束缚,散落在重力失常的空间中。这些被撞击抛飞或随后散落的残骸就被称作星辰碎片。 在数不尽的星辰碎片中,一部分碎片凭着自身蕴含的魔力,得以在脱离后土星后保持一定的重力,形成了自己的引力场和磁场,少数星辰碎片甚至在外层空间的残酷环境中保留了生命的要素。尽管具备这种特征的星辰碎片不足整体碎片数量的千分之一,但也足以成为苏尔恒星系中的一道奇景了。 某些星辰碎片落入了悬河中,被悬河的引力捕获并成为了其中的漂浮岛屿;更多的则终年在后土星的周围漫无目的地飘荡,直至星辰英雄的到来。 随着那些能够飞纵天宇、跃行于星辰碎片之上的英雄诞生,原本限于地面的领土争夺延伸到了空中,那些埋藏着巅峰王座遗留下来的财宝、蕴藏着强大魔力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星辰碎片成了新的领土争夺目标。自第一位星辰英雄伊米尔飞升以来,越来越多的星辰碎片被后土星的居民发现。诸多星辰英雄在这些碎片上互相征战,为了各自效力或庇佑的势力、为了无上荣耀和珍宝财富、或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探索和厮杀。 ==={{anchor|泰提亚娜-盖乌斯分类法|Astrumodus Taetianae ac Gaeuus}}=== {{sidebar|泰提亚娜-盖乌斯分类法| {{image|misc/astrumodus_taetianae_ac_gaeuus.png}} |float=left}} 星辰碎片多源自后土星,另有少部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后土星捕获的小行星。后土时期的学者和星辰英雄们一起协作并建立了一套分类体系。这套分类法根据最先进行此项研究的星航家{{c|盖乌斯·阿提拉斯}}(Gaeus Atiraas)命名,被称作泰提亚娜-盖乌斯分类法(Astrumodus Taetianae ac Gaeuus。“Taetianae”与“Gaeuus”是遵循巅峰语的变格后拼写,以此表示属格)。 提及泰提亚娜-盖乌斯分类法,还有一件趣事。盖乌斯与学者们一起进行星辰碎片的研究并确定了五项指标,分别是星辰碎片的天体价值(Gaza)、成形年代(Aera)、魔力强度(Eminentius)、宜居程度(Uber)和天体大小(Spatium)。这五项指标的首字母恰好可以组成盖乌斯的名字“GAEUS”。然而恰逢星航家盖乌斯追求苍穹先知{{c|泰提亚娜}}(Taetiana),他翻遍了后土星的词典,想要让这个分类法的指标名称形成泰提亚娜的名字,却因没有更多有效指标而终告失败。最终,这项分类法在盖乌斯的执意要求下,被命名为泰提亚娜-盖乌斯分类法。 {{block|{{anchor|天体价值|Gaza}}| 这项指标用来衡量星辰碎片的战略价值、考古和文化价值、以及星辰碎片本身的经济价值。根据天体价值的多寡,可以很容易判断出一块星辰碎片的重要性。 埋藏有先行者或巅峰王座遗迹的星辰碎片往往都具有非常高的战略价值,这些遗迹中往往蕴藏着超前的知识和技术。另一些星辰碎片可能含有特殊的矿物资源,比如稀有的宝石和原本深埋于地底、产量稀少的贵金属矿物。 }} {{block|{{anchor|成形年代|Aera}}| 某些星辰碎片在撞击早期就被抛飞入虚空,另一些则在之后的地质活动中脱离,还有少量星辰碎片早在千万年前便被后土星的引力捕获。成形年代用于描述一块星辰碎片的历史跨度。 通常,在撞击时期形成的星辰碎片有明显的玻璃化特征,其表面材质常见黑曜石。另一些在灾难后期脱离星球的星辰碎片则保留有脱离前的地质特征,比如:具有独立且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而由外来天体构成的星辰碎片则形式各异,甚至还可能存有来自苏尔恒星系之外的文明遗迹——这类天体的成形年代往往非常悠久。 }} {{block|{{anchor|魔力强度|Eminentius}}|某些星辰碎片中蕴含着强大的魔力,这些魔力有的源自碎片本身,有的源于其中埋藏的遗迹,有的则是星辰碎片在天际漂泊时吸收了苏尔的强大能量形成。 魔力在星辰碎片上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比如形成独特的重力环境、阻止热交换和空气散逸等。含有强大魔力的星辰碎片对于征战于星空中的星辰英雄而言,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 {{block|{{anchor|宜居程度|Uber}}| 有不少已知的星辰碎片保留了它们原本的样貌,且具备独立的生态系统。在这些星辰碎片上,可以发现适宜呼吸的空气、稳定的温度、足够的液态水、茂密的植被和自循环的食物链。 多数早期形成的星辰碎片因为遭到了严重破坏,所以环境恶劣而无法维持生命的存在。但某些更晚脱离星球的碎片可能完整地保留了宜居的生态环境。另外,随着时间的推进,文明和技术的恢复,某些高宜居度的星辰碎片也上建立起了各个势力的殖民地。 在少数来源于苏尔恒星系外的天体上,甚至还生活着独特的原生生物。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一颗被称作“震星”(Concuterus)的星辰碎片,至今还居住着来自遥远天外的先进文明。 }} {{block|{{anchor|天体大小|Spatium}}| 星辰碎片的大小不一,尺寸跨度非常大。小者不足拳头大小,大者则堪比一座山峦。随着星辰英雄们的征战,星辰碎片在强者的操纵下不断聚合分散,有些化为齑粉,有些则聚合壮大。 }}
模板:Anchor
(
查看源码
)
模板:Astro
(
查看源码
)
模板:Block
(
查看源码
)
模板:C
(
查看源码
)
模板:Image
(
查看源码
)
模板:Org
(
查看源码
)
模板:P
(
查看源码
)
模板:Sidebar
(
查看源码
)
返回到
Astro:后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