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
»短信息 »推荐
»引用
»编辑
»QQ
第一章 森林之王
第一节 狄安娜和维尔比厄斯(1)
谁不知道特纳(2)的那幅题为《金枝》的画呢?画中是内米(3)林中小湖那梦幻似的奇景。那个小湖古代人曾称之为“狄安娜的明镜”。画面上闪耀着画家的丰富想象力的金色光辉,其中浸透了特纳的非凡的心灵。那最美妙的自然景色为之神化了。那片被包围在阿尔巴群山中的一块绿色洼地里的静静的湖水,任何人只要看见过它就决不会再忘记它。画中,尽管有那两座沉睡在湖边的具有意大利特色的村庄和宫殿(它那陡峭的阶梯式花园一直伸延到湖边),整个画面依然寂静,甚至有些荒凉。啊!狄安娜大概仍徘徊在那幽静的岸边,经常出没在那片荒凉的林中吧!
在古代,这片风景秀丽的林区却是一个反复重演过奇特悲剧的场所。在湖北岸那个险峻的峭壁(现代的内米村就座落在此山上)的正下方,曾是一片圣林和狄安娜纳莫仁西斯(即“林神狄安娜”)的圣殿。这个湖和树林有时也叫做阿里奇亚湖和阿里奇亚丛林。阿里奇亚镇(即现在的拉•里奇亚)距这里大约三哩左右,在阿尔巴山脚下,一片陡峭的山坡将它同这个躺在山边的小火山口似的洼地里的小湖分隔开来。内米的圣林中有一棵大树,无论白天黑夜,每时每刻,都可看到一个令人毛骨依然酌人影,在它周围独自徘徊。他是个祭司又是个谋杀者。他手持一柄出鞘的宝剑,不停地巡视着四周,像是在时刻提防着敌人的袭击,而他要搜寻的那个人迟早总要杀死他并取代他的祭司职位。这就是这儿圣殿的规定:—个祭司职位的候补者只有杀死祭司以后才能接替祭司的职位,直到他自己又被另一个更强或更狡诈的人杀死为止。
他所获得的这个极其不稳定的祭司职位却有着王的称号。然而他比任何王者都更为坐卧不安,更被恶梦所缠扰。年复一年,无论盛夏严冬,无论天晴天阴,他总得不停地独自巡视,而每当他忧心仲仲地稍憩片刻之时,便有丧生的危险,他若稍微松懈一点警惕,体力或防身技巧稍微减弱一些,都会陷入危难之中。白发丛生可能就意味着在给他的死刑判决书上盖印哩。而对那些到圣殿来朝拜的温文尔雅的和虔诚的香客们来说,他那苍老严峻的形象,使这明媚的风光黯然失色,犹如一片乌云突然遮住了晴天的太阳。如果没有他那种凶恶相,那么,意大利的明媚蓝天,斑驳的夏日林荫,阳光下的粼粼碧波,该是多么和谐幽美!相反,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图画,一位迷途的游客,在一个凄凉的秋夜里,落叶深积,西风正为那将逝的残年吟唱着挽歌,这时他所可能目睹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这是一幅阴晦的画面,充满了忧伤情调——在树林的背景上,显现出黑色的锯齿形轮廓,衬托着阴霾的、孕育着暴风雨的天空,风在枝杈间哀鸣,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冰冷的湖水拍打着湖岸;画面的前景是:苍白的月亮掠过浮云,穿过交错的树枝向下窥视,一个幽灵似的黑影,随着他肩上那铁器的闪光,忽明忽暗地在树周踯躅。
这种奇怪的祭司职位承袭制度,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并无俦匹,因此不能从那里得到解释。要找到解答,我们就得寻根溯源。没人会否认;像这种带有野蛮时期物质,且一直残存到罗马帝国时代的习俗,在当今文明的意大利社会中,就像一堵远古石崖袒露在修剪平展的草坪上那样引入注目。正是这种习俗的粗暴和野蛮,使人们产生了要解释它的愿望,新近对于人类早期历史的研究已经探明古今人类思想基本相似。早期人类即以与今人基本相似的思想(虽然表面上有不少差异)阐述了人类最初的朴素的人生哲学。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指出像内米承袭祭司职位那样野蛮的习俗在别处也已存在;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导致这种习俗的动机;如果我们能够证实这些动机在人类社会中已经广泛地甚至普遍地起作用,且在各种不同环境中形成了种种具体相异总体相同的习俗;最后,如果我们还能够说明这些动机连同它们所派生的习俗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确实还在活动着,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断定在更远古时代,正是这些同样的动机诞生了内米的祭司职位承袭的习俗。或许由于缺少直接说明怎样产生祭司职位的材料,因而我们的推断可能永远也得不到彻底证实,但随着我所指出的这些条件的逐渐完成,这些论断也许将或多或少成为可信的。本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满足这些条件,从而提供一个对内米祭司职位承袭制度的大致可信的解释。
首先,我将陈述一些事实和一些流传下来的有关这一主题的传说。有一个传说说:内米那地方对狄安娜的崇拜是由奥列斯特(4)创始的。他在杀死托里克半岛(克里米亚)的国王托亚斯之后和他姐姐—起逃到了意大利,并把托里克的狄安娜神像(5)藏在—个柴捆中随身带去。他死之后,他的尸骨从阿里奇亚运往罗马,葬在卡彼托(6)山坡上康科德(7)庙旁的萨图思(8)庙前。至于传说里所描绘的对托里克的狄安娜的血腥的祭祀仪式已是古典文学读者们所熟悉的。据说每一个登岸的外乡人都被宰杀在她的祭坛之上献祭了。但是这个仪式传到意大利后则采取了一种较为温和的形式。在内米的圣殿里有一棵特殊的树,它的树枝是不许砍折的。只有逃亡的奴隶才被允许折断它的树枝,如果他能做到的话,就获得与祭司单独决斗的资格,若能杀死经司,则可接替祭司的职位并获得“森林之王”(RexNemorensis)的称号。根据古代公众的意见,这决定命运的树枝就是"金技",埃涅阿期(9)在西比尔的指引下,曾在他出发去探索通往阴问的险恶征途之前折过它。据传说,逃亡的奴隶象征着奥列斯特的逃亡;他与祭司的决斗乃是关于人们曾经向托里克的狄安娜奉献活人祭品的一段往事的回忆。这种以格杀来继承王位的规则一直遵行到帝国时代;凯里古拉(10)。有种种怪诞行为,其中之—是认为内米的祭司任职太久,便雇了一个更强壮的恶棍去杀死他,一个在安东尼(11)时代访问过意大利的希腊旅行者,曾观察到直到他那个时代,祭司职位仍然是作为奖品授予决头中胜利者的。
对内米的狄安娜的崇拜,至今还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遗迹。从在遗址上发现的那些谢恩奉献品来看,她曾被想象成一个女猎手,甚至被当成能够赐福、使男女信徒多子多孙、使孕妇们顺利分娩的神灵,再者,在她的祭典仪式中,点燃火炬似乎是最首要的部分。因为每逢八月十三日,在这个每年最热的日子,为她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典时,她的圣林总是被极为众多的火炬所照亮,湖水反映着火炬的耀眼的红色光芒;而这一天在整个意大利国土上的每一个家庭,都要在炉边举行神圣的礼拜;从她的圣殿院内所找到的一些青铜小像上,还可以看到在女神高高举起的右手中也擎着一支火炬;那些自信自己的祈祷已被她听到的妇女们,头戴花冠,手执燃着的火炬,来到圣殿还愿。不知是谁还在内米的一个神室里为克劳迪皇帝(12)及其家庭的平安奉献了一盏长明灯;在林中所发现的陶瓦灯则可能是为了相同的目的而奉献给某些地位较卑下的人们的,果若如此,则罗马天主教所实行的在教堂小奉献圣烛的传统,与上述习俗之相类似就很明显了。内米的狄安娜还兼有维斯太(13)的称号,在她的圣殿里总是保持着一个长明的圣火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在庙的东北角上还有一个不小的环状地基在三级台阶上建起,地面上还可见镶铺过的痕迹,上面可能就是狄安娜的圣殿,那是按她的维斯太神的身分建筑起来的,就像古罗马城大广场上那种圆形的女灶神庙宇一样。在这里,圣火看来是由守护女神的修女们来照料的,因为在地基上还发现了一个侍女陶像的头部。而对由圣女们细心照看的长明灯的崇拜,自远古以来迄至近代在拉丁姆地区一直普遍存在。此外,在一年一度祭祀女神的节日里,人们把花环戴在猎犬的头上,停止了狩猎活动,年轻人举行洁身仪式以向她表示敬意;盛大的节日宴会上有新酿出的美酒,主菜是一整只小羊羔,滚烫的饼摆在叶片上,宴席四周的苹果树结满了成串的果实。
但狄安娜并不是独自管辖着她的内米小树林,还有两位较小的神抵共占着她的林中圣殿。一个名叫伊吉利娅,她是清泉女神,那泉水从玄武岩石中涌出,常常形成为优美的小瀑布落入勒•莫尔地方的湖中。勒•莫尔这地方由现代内米村建立的水磨坊而得名。奥维德(14)曾叙述过那溪水流过鹅卵石的潺潺声。他还告诉我们他经常喝那溪水,孕妇们常去向伊吉利娅上供,因为她也和狄安娜一样被奉为能赐福给妇女并使之顺利分娩的女神。传说这位仙女曾经是贤明的国王纽玛(15)的妻子或情妇,他与她在圣林的深处幽会。正是通过这种神交获得了女神神灵的交流,使他得以为古罗马人写出那部罗马法典。普鲁塔克(16)将这个传说同其它关于女神们与世间凡人发生爱情的故事加以比较,例如库柏勒(17)和月亮女神对英俊青年阿蒂斯(18)和恩底弥翁(19)的爱情。根据其他材料看,情人们幽会的地点并不是在内米的树林中而是在罗马卡底纳城门(20)外的树林里,在那儿另一个伊吉利娅圣泉从这个黑洞中涌出。每天古罗马女灶神的侍女们头顶陶质水壶从这个泉眼中汲水去清洗女灶神的庙宇。在朱文诺(21)的时代,泉眼的天然石头是镶在大理石中的,而那个圣地曾放一群贫穷的犹太人所亵渎,他们因而像吉普赛人一样被惩罚跪伏在林中。我们可以假定流入内米湖中的泉水是真正原先的伊吉利娅圣泉,当第一批定居者从阿尔巴山迁来台伯河(22)西岸时,他们随之带来了清泉女神、并在城外的小林中给她找了个新居。在圣殿院内所发现的残余的浴室以及许多陶瓦制的人身模型的各部分碎片,表明伊吉利娅圣水曾被用于治病。求医者可能是用向女神奉献病人的替身塑像的方式,表示其愿望或证明其感恩,正加至今在欧洲许多地方仍可观察到的这种习俗一样。直到今天,泉水似乎仍然保持着医疗效力。
在内米的另一位次要的神是维尔比厄斯。据传说他就是纯洁而正直的年轻希腊英雄希波吕托斯,他从半人半马怪物喀戎那里学会了狩猎之后,就与狞猎女神阿尔忒弥斯(23)作伴,终口在密林中追逐野兽。能与她有非凡交往他很自豪,从而拒绝了其他女人的爱情,而这就种下了他的祸根。由于阿芙罗狄忒被他的嘲笑所刺伤就唆使他的继母淮德拉去爱他,而当他鄙视和拒绝了她那不正当的要求之后,她就向她的丈夫,希波吕托斯的父亲,忒修斯诬告,忒修斯听信了谗言,祈求其父波塞冬替他报复那想象中的仇敌。因之,当希波吕托斯赶着马车经过萨兰尼克海湾时,海神从波浪中放出一头凶猛的公牛。被吓坏了的马惊跳起来把希波吕托斯从车上挥下,并在地上将他拖死。但狄安娜出于钟爱,背负着希波吕托斯,说服了药神阿斯科拉庇厄斯用草药将她的美貌的青年猎手救活过来。朱庇特(24),忿然于一个必死的凡人竞逃出了死门,便将这位多事的药神推下了冥府。幸而狄安娜(25)将其心爱者藏在一团厚厚的云雾中躲开了愤怒的天神,并以增添他年岁的办法改变了他的容貌,然后背着他远远地来到内米的小丛林里,把他托付给清泉仙女伊吉利娅,将他更名维尔比厄斯,让他无人知晓地隐居在那个意大利的树林深处,他在那里执政为王,并将这片丛林作为贡献给狄安娜的圣地。他后来有了一个英俊的儿子小维尔比厄斯,这孩子不畏其父亲所遭到的厄运,赶着几匹暴烈的马,去追随拉丁人参加埃涅阿斯和特洛伊人(26)的战争。维尔比厄斯不仅在内米,在别处也被尊崇为神,因为我们听说在坎帕尼亚(27)也有专门侍奉他的祭祀。马被驱赶出阿里奇亚的丛林和神殿,因为马普经杀死过希波吕托斯。触模他的形象是违法行为。有人认为他就是太阳神。但据塞尔维厄斯说;“事实上他是一个和狄安娜为伴的神、关系密切,正如阿蒂斯之与众神之母,厄里克托尼俄斯之与米涅瓦(28)、阿多尼斯之与维纳斯(29)相互为伴一样。”那种关系究竞是什么性质.我们就要加以探索。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神话人物在他冗长而饱经沧桑的生活中,显示了一种非同寻常的顽强的生命力。在古罗马的岁时活动中也有一位名叫希被吕托斯的圣徒,他恰好是死在八月十三日即狄安娜自己的祭日那天,也恰好是被马拖死的,这就使我们不能不相信:他不是别人,而正是与之同名的希腊英雄,这位英雄以一个异教徒的身分,经过了两次死亡,但是却幸运地作为一个基督圣徒而复活过来。
并不需要详细论证就可使我们相信,那些说明狄安娜在内米受崇奉的故事并非历史真实。很明显,它们是属于一大类被用来解释某种崇拜仪式之起源的神话。这种解释所采用的方法不外是找出这些祟拜仪式和某些国外的仪式之间确实相类似或想象的相类似之处,由于对仪式不同特点的不同解释,对狄安娜的祟奉在这里被说成是由奥列斯特所创始,而在那里又被说成是由希波吕托斯所创始。这些内米神话的不一致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故事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们提供了—个可以比较的标准,以便说明这类崇拜的性质;此外,由丁它们显示出祟拜的真正起源已经迷失在远古的朦胧之中,从而间接地证明了这种崇拜的年代之久远;在这后一力面,那些内米的民间传说还可能比下述的正式历史传说更可信一些。老加图(30)曾断言那个圣树林是由一个名叫伊吉利埃斯-贝比埃斯或伊吉利埃斯-莱维埃斯的古罗马塔斯库兰地方的执政官,代表塔斯库兰、阿里奇业、拉努维阿姆-劳沦图姆、科拉、蒂布尔、波米蒂亚和阿迪亚等地区的人民奉献给狄安娜的。这个传说确实说出了圣殿的古老年龄,因为它似乎注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495年,即波米蒂亚被古罗马人所劫掠并从历史上消失的那一年。但我们不能设想,像阿里奇亚的祭司职位承袭制度那样野蛮的规定竟会是由一个已经相当文明的社团有意设立的,而古罗马各城市无疑都是这样的社团。这种制度一定是史前时期留传下来的,那时的意大利还处于比我们所知的任何历史时期更为野蛮的状态。还有一个故事把圣殿的建立归于一个名叫曼尼埃斯•伊吉利埃斯的人。这与其说是增强了还不如说是动摇了上述传说的可信性。关于曼尼埃斯曾经有过一个谚语:“在阿里奇亚有许多曼尼埃斯。”由此便引出了关于曼尼埃斯建立圣殿的说法。有人用曼尼埃斯•伊吉利埃斯曾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大家族祖先的论断来解释这个说法,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个说法意味着在阿里奇亚曾有过很多丑陋畸形的人,他们说,曼尼埃斯一词是由mania一词演变而来的。mania是一个用来吓唬孩子的妖怪或魔鬼。还有一个古罗马的讽刺诗人曾把那些躺在阿里奇亚山坡上等待香客的乞丐们称为曼尼埃斯。这些说法的纷坛不一以及阿里奇亚的曼尼埃斯•伊吉利埃斯与塔斯库兰的伊吉利埃斯-莱维埃斯之间的分歧,加上这两个名字都与神话中的伊吉利娅名字相似,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加图所记载的传说似乎非常详细,而其撰写人又太有名望,不容我们把它当成一个无根据的虚构而加以放弃,相反,我们可以设想,这个传说谈到的是,古代确实曾由城邦联盟对那个圣殿进行过修缮或重建。总之,它证实了这样一个意见,即从历史早期起,那个树林就曾经是一个受到即使不是全联邦也是这个国家的许多最古老城市共同崇拜的圣地。
注释: 1 罗马神话:森林之神,相传为女神狄安娜的情人。 2 J-M-W-特纳(1775-1851)英国著名画家。 3 内米湖位于罗马东南16英里阿尔巴群山中的山谷内,周围是阿里奇亚丛林。原是一个火山湖,长约1.6公里,湖的东北岸,古时有狄安娜的圣所。这里风景幽美,尤以古代祭奉狄安娜及阿里奇亚神林闻名于世。 4 希腊神话: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的儿子。阿伽门农被其妻之奸夫谋杀,奥列斯特由姐姐厄勒克特拉送到父亲好友处收养,长大后与姐姐一起杀死母亲为父报仇。为此受到复仇女神的追究,后来女神雅典娜解救了他,宣告他无罪,回国后继承了王位。 5 建于托里克的是供奉阿尔忒弥斯的希腊神庙,但罗马人常把希腊的阿尔忒弥斯同罗马女神狄安娜混同为一。这种不严格区分的表达方式也多见于迄今为止的欧洲人的著作中。本书作者在一系列神名上也常混用。 6 罗马的卡彼托山,为罗马著名的七丘之一。 7 罗马神话中的协和女神。 8 古罗马农神,传说为古罗马最初的国王,教民农业生产。 9 罗马传说中的特洛伊的王子,其父为安基塞斯。在特洛伊战争中,城池被希腊人攻陷。埃涅阿斯背着父亲安基塞斯从大火中逃出。父亲死后,他漂流到非洲海岸,辗转来到意大利。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十二卷长诗《埃涅阿斯战记》中,根据传说描写埃涅阿斯在太阳神阿波罗的女祭司西比尔指点下,到阴间去寻访他父亲安基塞斯的阴魂,埃涅阿斯后来成了古罗马帝国创建者的英雄的祖先。 10 罗马帝国的一位著名暴君(公元37-41) 11 罗马皇帝(公元138-161) 12 罗马皇帝(公元4世纪) 13 罗马神话中的灶神或家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赫斯提。每年六月八日为灶神节。 14 罗马诗人(公元前43-后18),罗马帝国时期的第一个重要作家,以丰富多彩的古代神话为主题的诗作最为后世称道。 15 传说中古罗马的第二个皇帝,约公元前715-673 16 古希腊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柏拉图派哲学家(约公元46-约120)。 17 原为亚洲人的女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瑞亚,为众神之母。约公元前430年传入雅典,约公元前204年传入罗马。 18 希腊神话中众神之母库伯勒钟爱的青年人。 19 希腊神话中俊美的青年牧羊人,在卡里亚德拉特茅斯山上牧羊。月神赛勒涅爱上了他,求宙斯许诺使他永远长眠,青春长在,她每天夜间驾着云彩来到山头拥抱他。 20 罗马东南塞尔维城墙的城门。古罗马皇帝阿底乌修建的军用大道“阿底乌大道”的起点就在这里。 21 古罗马著名讽刺诗人(约公元前64-约140)。 22 台伯河在意大利中部,从亚平宁山脉以南、经罗马流入蒂勒尼安海。古罗马城即建于台伯河畔。 23 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女神。 24 罗马神话中的天神,战争中的保护神,和平时的道德、正义、信誓之神。为众神中的主神。 25 本书作者又将希腊神名和罗马神名不加区分,互相替用:这里狄安娜应作阿尔忒弥斯;朱庇特应作宙斯。 26 指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 27 意大利南部地区。 28 罗马神话:密涅瓦是智慧女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她爱上了雅典英雄厄里克托尼俄斯,即后来雅典的国王。 29 罗马神话中爱和美的女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狄忒。她爱上了美少年阿尔尼斯。莎士比亚的著名诗篇《维纳斯和阿尔尼斯》就是根据这个传说编写的。 30 古罗马政治家和将军,全名是马洛斯-波西厄斯-加图,(公元前234-前149)
|
| | |